买理财产品,如何防范道德风险
上周老南去北京出差了几天,约了不少业内的朋友,也约了不少客人金融产品理财。大家聊天,难免会谈到最近私募行业的一些丑闻。
老南上周二写了篇文章,因为一些原因自己删除了,相关事情在内参里也简单说了下金融产品理财。
无论是国内最近的一些事件,还是当年美国的麦道夫事件,道德风险都是不得不关注的金融产品理财。
如最近这个,我们在一年多前客户咨询时,就已经判断有“道德风险”金融产品理财。
今天系统聊下,购买产品如何防范道德风险金融产品理财。
01
所谓道德风险,不同于市场下跌时的正常回撤,往往会涉及严重违法违规,或重大刑事责任金融产品理财。在老南看来,这种风险发生概率整体还是挺低的,也是比较好识别的。
我们只要关注到一些重要的细节,就可以避免一些小概率事件金融产品理财。
一,是理解和关注托管金融产品理财。
最近出现的二级市场产品托管问题,和一些主流托管券商聊下来,大家的惊讶程度,就和当年各银行的朋友,不理解村镇银行存款这么可能出问题一样,概率极小,但不得不防金融产品理财。
首先要理解,有的托管并非闭环金融产品理财。
如当年的P2P,如今的股权,资金是要给到企业,这种情况下是存在资金不可控的,所以对管理人的信誉要求会特别高金融产品理财。
展开全文
有的托管则是闭环,如股票类的私募金融产品理财。但这里面有个bug,就是2018年之前的是豁免托管的,之后是必须要托管。
对于股票类私募的托管金融产品理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是尽量选择主流的托管券商金融产品理财。
目前招商、国君、中信,三家就占了全国股票私募托管的6成,而且早已不允许三层嵌套金融产品理财。
2是打款前务必确认打款的募集账号是否是托管账号金融产品理财。
以招商托管为例,是可以在其官网核实,如果查不到,你就要小心了金融产品理财。
二、关注管理团队的履历金融产品理财。
一方面,我个人比较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履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岗位3、5年以上工作经验,是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金融产品理财。
什么网红、大V这些草根派的,我是从不相信的,还记得我们之前扒皮的,《5000万豪宅的股票大V,露馅了》金融产品理财。
当时一帮他的粉丝来我们留言区吵架,结果业绩指数都跑不过,如今又蹿其他地方去了金融产品理财。这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而且也有些出事的私募金融产品理财,管理人明显是白手套,没有任何资产管理的工作经验,也就是个营业部的客户经理,转身就能做出漂亮的业绩曲线,还能管理小几十亿,你相信?
另一方面,尽量有可查的、公开的历史业绩记录金融产品理财。
03
关注披露的透明度
这一点老南这几年的文章反复提到,也就是要特别关注私募的月报和季报,信息披露是否详细、规范、全面金融产品理财。可参考我之前写的《太多人买理财只看业绩,却忽视了这一点》。
此外,净值披露的完整性、持续性等,也能看出不少问题金融产品理财。比如产品业绩曲线,和同类资产、同类策略明显不一致,好得过分,这就值得去关注下,为什么。
同时,我个人会比较关注这些私募的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的PPT,对出现明显夸大、美化、隐瞒的,直接一票否决金融产品理财。
三、远离风险高发领域
这里不得不提下,这两年一个道德风险的高发领域,就是债券类私募,尤其是一些高收益债相关领域金融产品理财。这类风险我们提醒了2年多了。
这个领域不少产品,往往能做出非常靓丽的业绩曲线,但一出风险,就连本带息严重亏损金融产品理财。
比如这样的,一度业绩非常靓丽,年化13%,是中债指数的4倍,然后突然有一天,你查不到公开业绩了,因为踩雷了,不公布了金融产品理财。不但收益全没了,本金也大幅度亏损。
我们侧面了解到,这家私募管理人,在某债券暴雷前一周,把这个债券的仓位,从10%提高到50%金融产品理财。这就是妥妥的道德风险了。
而且,不少做高收益城投的私募,涉及结构化发行、乱收融资顾问费、虚假成交、行贿,本身就是违规甚至违法金融产品理财。
一旦事发,不但会出现大额损失,查案期间产品给冻结,你钱都拿不回来金融产品理财。
这里也提醒下,最近不少卖的很火的,动不动几乎没回撤,年化轻松5%、6%的,以比较弱的城投为底层的债券回购,实际也是隐藏了不少风险金融产品理财。
我认识的几个做得比较好,有良心的FOF机构,都是不敢碰这些金融产品理财。
结
金融行业离钱太近,难免有一些行业败类,如果你看不清楚,不妨来问问老南金融产品理财。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