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钱拿少了,真冤枉!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公司试用期业务代表小B天算币,气冲冲的找到人资部,对工资核算提出强烈不满:
1、公司规定:试用期员工为单休;月计薪天数是21.75天,日薪酬=基本薪酬÷月计薪天数天算币。人资部为何不按照制度计算薪酬。
2、2016年7月份应出勤26天天算币,周六请假1天,实际出勤25天,月薪2000元,按照公司规定,
7月份工资=2000÷21.75×(26-1)=2298.85元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小A解释道:
1、周六是在岗实习培训日天算币,是福利,不能算工资,但是,为保证出勤,才做出的扣工资规定,只是未书面呈现而已;
2、公司一直这样执行天算币,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而改变;
3、7月份的工资=2000-2000÷21.75×1=1908.05元
小B不服,双方争执不下天算币。究竟谁的算法对?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1】---案例中,小A和小B的计算从逻辑上来说都是正确的,但是都忽略或有意回避了产生此矛盾的核心点——21.75天错误的理解和死板硬套的使用上天算币。
【2】---21.75天的权威官方解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月3日下发《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天算币。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Ø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Ø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天算币。
Ø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3】---从人社部文件中天算币,可以这样理解21.75天:
1、主要用途:法定节假日工资折算 ;
2、进一步明确天算币了法定节假日等同于出勤日;
展开全文
3、只是个平均数而已;
4、并未明确告知必须采用21.75天进行每月的计薪天算币。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4】---案例中的公司人资部错误的理解了21.75天的使用范围,用一刀切的方式,来代替了应出勤天数天算币。
要知道,每月的自然月天数、休息日天数是不一样的,导致每月的应出勤天数也不一样,再加上员工有请假情况的出现,实际出勤有时可能会大于21.75天,有时可能会小于21.75天,如此规定,最后的实际结果是,当月请假了,还能多拿298.85元的工资天算币。老板当了冤大头员工还不满意,还嫌不够。这是自己给自己戴上了难以卸下的错误枷锁。
而更加错上加错的是,面对这样非常不合理的现象,不得已,只能用一个逻辑上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未书面呈现的所谓制度,变成了约定成俗的惯例,这种惯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叫潜规则天算币。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作用是:
1、 薪酬核算制度的传承和解释的困难;
2、 难以服众,会受到不安定分子对公司制度的挑战天算币。
正如小B这样聪明的员工天算币,善于抓住公司制度的设计漏洞:
月计薪天数是21.75天,日薪酬=基本薪酬÷月计薪天数天算币。
用看似合理的算法:
小B的算法:2000÷21.75×(26-1)=2298.85元天算币。
挑战不合理的公司制度和潜规则:
周六是培训日天算币,不算工资,而如果周六请假,却要扣工资
为自己争取蝇头小利——多收入298.85元天算币。
算工资为什么要按21.75天?不弄明白天算币,钱拿少了,真冤枉!
【5】---正确的做法
两种方案,第一种,完全抛弃21.75天;第二种,折中使用21.75天,用正算法和发算法结果相等的逻辑,以小B的案例,来验证结果天算币。
第一种天算币,完全抛弃21.75天
正算法:小B当月应发工资=月薪(2000元)÷应出勤天数(26天)×实际出勤天数(25天)=1923.08元;
反算法:小B当月应发工资=月薪(2000元)-月薪(2000元)÷应出勤天数(26天)×请假天数(1天)=1923.08元
第二种天算币,折中使用21.75天
正算法:当月应发工资=月薪(2000元)÷21.75×实际出勤天数(25天)×应出勤天数比例(21.75÷26)=1923.08元
反算法:当月应发工资=月薪(2000元)-月薪(2000元)÷21.75×请假天数(1天)×应出勤天数比例(21.75÷26)=1923.08元
第一种比较好理解,第二种其实是加了一个应出勤天数比例(21.75÷应出勤天数),如此一来,不管哪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天算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