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蛮夷字解略述

Connor 火币网官网 2022-10-20 239 0

华夏蛮夷戎狄,本非优劣而是生活方式而已,或者说生产力的差别书写了不同的文字符号,造成的不同文化,进而造就了不同文明曰币站。文字、文化、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根本路径和坚固基石,值得新时代的中国人关注、审视、挖掘与传播,站在历史的语境中去解构与再构造。

草卉曰花,木葩曰华,华夏之华,是桃花的崇拜之辞曰币站。蝉鸣曰夏,夏复通雅,亦通盛大,华夏之夏,是蝉鸣最盛的长夏、仲夏之时。可知华夏之初,是一个采集为生的族群,后发展为农耕文明,再引申为中央之国,章服礼仪之邦。中央之国的概念来自“夏(仲夏)”,就是对应五行的五季中的中间一季,对于采集(农耕)为生的族群来说,那是一年最好的时节,温暖丰盛,故引申为中。

蛮夷戎狄,起初也是中性词,都是狩猎游牧生活方式(非农耕为主)的写照,从其造字就能看出来曰币站。春秋战国以后,趋向贬义。但本身也有盛、大、悍、壮等意。

蛮的初始字义,也不尽是贬义污蔑曰币站。蛮好,就是非常、极其之意,其原始意义是用绳子捆缚住猎物的意思,所以也是一个对于非农耕族群来说好词佳词。再如夷,指持弓的人,夷为平地,指特别的有杀伤力。而戎,本身有高大之意,且衍生为军队、兵器,因为是狩猎族群文化的延伸。狄,则指麋鹿非常的健壮有力,进一步指代人非常的勇武。

举一例子:清语文中将南人、汉人叫做尼堪( nikan),从满语牛 -ihan这个词发展出来的,前缀之 n,或即源出满语的人( niyalma)的简语曰币站。有南蛮之意,本身并非贬义,而是南方的牵牛的从事农耕的人,只不过蛮字的捆缚动物,特指牛了而已,尼堪肯定也不是清代突然出来的,而在金代就有,谓之“粘 罕”,或许更久远一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