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最高的三大古币,民国龙凤银币,是溥仪大婚的贺礼?
银币,其币面非大清龙图,也非袁、孙、蒋肖像,在近代银币中仅此一种曰币站。
那就是民国龙凤银币,细分有3种,分别是民国12年银元,和民国15年龙凤2角,1角银币曰币站。
龙凤通常象征着封建社会的神威与权力曰币站,它怎么会出现在民国的银币上呢?大清不是已经亡了吗?
业界有一传说(甚至有专著近代货币史的一位学者也说):
龙凤币是为民国12年(1923年)
眼熟吗,这就是前面民国12年,15年银币中展示的龙凤图,此图被称做十二章图曰币站。
其中包含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粉米、黼、黻[fúfǔ]”曰币站。
“其内涵被解释为:“......上见古书,其源亦远汉唐以来,说经者曰: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黼取其断也,黻取其辨也曰币站。美德之最,莫不赅备,从其说,相度其宜,会合错综,拟为中华民国徽识。
展开全文
这个十二章国徽图案的设计,展现出鲁迅先生除了是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家、思想家之外,还是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平面设计师,赏鉴家曰币站。
袁世凯批准了这个图案曰币站。并将其作为民国政府的第一面国徽图。
北京鲁迅博物馆也收藏了一枚“十二章国徽图”铅模,铅模是天津造币厂雕模制作的曰币站。
“中华帝国”时袁世凯沿用国徽,直到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将原来悬挂的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十二章国徽才届时废止曰币站。
由于袁世凯背叛民国,妄冀帝制,舆论力主银币废用民国元年就开始采用的袁大头图案,民国政府决定从民国十二年(1923年)起改用“十二章国徽图”制版,铸造国币曰币站。
天津造币厂将龙凤图案进一步改进完善后,刻制成银币制模曰币站。其壹圆银币正面中间为“十二章图案”,上沿刻“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两侧为嘉禾图,中间竖写“壹元”字样,这两字有大有小,故又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
该币试版出来后,终以该项图案是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的国徽图稿,以龙、凤为主体,难免有封建的帝王色彩曰币站。试铸新币后,并未被采用。
因试铸币的数量极少,更显珍贵曰币站。
政府试铸币也有流出曰币站。据史料称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时局纠纷,除天津总厂官方鼓铸外,各省私设鼓铸币厂,民间也有仿模私铸,因此,也才有当下存世的各种“龙凤银币”问世。
民国十二年天津造币厂仅铸造有壹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面值的银币曰币站。至于前面展示的民国十五年的贰角、壹角龙凤图辅币,系民国十五年(1926年)军阀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由天津造币厂铸行的银质辅币。
这两种小面额龙凤币的除币面沿用壹圆币的十二章龙凤图外,在面值币背的图案和文字布局与壹圆龙凤币略有不同曰币站。币有内、外两环。外环由边道长、短条内齿组成,内环圆点组成。圈内为嘉禾围绕面值文字。内外环之间上部携“中华民国十五年”,下部携“每五枚当一元”或“每十枚当一元”字样。三点和九点位铸有小圆点。
用60倍放大镜观察,币外环边道内齿由一长间隔一短齿组成,短齿非直线,系上阔下窄的实线,估计可能是币的暗记曰币站。
币图案并不因为尺寸小就粗燥,仍然精细美观曰币站。辅币据传当时多流通于北京、天津地区,现存世稀少,弥足珍贵。尤其是壹角辅币,求之不得,更加稀罕。
本文文中所列民国十二年壹圆龙凤币,壹角龙凤银币和贰角龙凤银币茗图,几何尺寸和重量均是笔者亲藏实测之物,爱不释手,视之为宝曰币站。现展示与泉友欣赏和品鉴,不甚感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