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火车靠站兜售食物的小贩满满的一筐大螃蟹好眼馋
对于火车上的餐食,想必国人的看法都出奇的一致,那便是价钱死贵还很难吃民国时的法币。
其实这样的看法不仅我们现在存在,民国时坐火车的人们也一样感同身受民国时的法币。
展开全文
民国时的火车是设有餐车的,只不过当时的餐车之允许一二等车的乘客进入,购买三等车票的乘客是没有资格的民国时的法币。三等车的乘客只能购买乘务员推车上的盒饭,钱穆和杨绛的回忆指出那不过是“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
能够进入餐车吃饭的乘客,面对当时的价格也觉得咬手民国时的法币。随便吃一个套餐的价格比在中档馆子里吃整个红烧肘子还要贵。
因此人们只能把期望寄托给靠站时兜售的小贩了,一般小贩兜售的不过是水果,花生,毛豆等小吃民国时的法币。当火车一停靠,他们便一窝蜂的冲到窗前,抓紧仅有的那点时间,争取尽量多的完成交易。
当然在一些大站,也可以购买到烧鸡,酱鸭等特色肉制品,相比起火车上的餐食自然要美味很多民国时的法币。但其中也不乏使用障眼法,以次充好的小贩。当你发现上当时,却火车已经开动。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普通寻常,现在到也时常可见,但接下来登场的这位火车小贩售卖的东西现在可就不是谁都随便消费得起的了民国时的法币。
他手里提了整整一大框煮熟的大螃蟹在货车停靠时进行叫卖民国时的法币。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只螃蟹比手掌还要大,价格不过几个铜板而已民国时的法币。要知道当时一只扒鸡的价格也需要15个铜板。
看着这么满满一筐的大螃蟹民国时的法币,谁还会想去吃那死贵难吃的火车快餐了呢?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