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家里有的看看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愈发增强民国时的法币。收藏界、文物界、鉴赏界等应运而生,持有文物之人“一夜暴富”现象层出不穷。这让很多心怀侥幸之人想要通过收购文物来达到致富目的。
很多人听说过大洋民国时的法币,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在今天价值几何?它有着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大洋原本并非“国产”,它原本是15世纪时期欧洲的流通货币,西方列强强行打开清朝的大门后,清廷统治者看到了西方的银元,争相模仿制作民国时的法币。
光绪16年,清朝统治者开始仿造西方的银元打造中国的大洋,在时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清末民初,统治者确立了银本位货币制度,大洋在当时流行一时民国时的法币。然而,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经济制度并不稳定,民国时期的大洋袁大头也只是流行一时、随后退出历史舞台,大洋发行量极少,价值不言而喻。
按照货币价值来看,1912年之前的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800元人民币;1912年到1949年的大洋,每块相当于400元人民币;建国之后的一块大洋相当于200元人民币民国时的法币。
从大洋发行后,大洋的种类高达640多种,每种的现存量较少,其中晚清时期的大洋最为值钱民国时的法币。民国时期的大洋价值为400元人民币,这让大洋持有者满心欢喜,它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变革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你觉得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你家里有收藏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民国时的法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